固态电池有望助力电动汽车实现 600 英里续航并减少起火风险。如今,电池制造商们正竞相将其推向市场。
近二十年来,固态电池一直被誉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变革性技术。这一突破有望消除里程焦虑,大幅缩短充电时间,使电动汽车能像燃油汽车一样实用便捷,同时又不会污染空气、危害人体健康的尾气排放问题。然而,固态电池似乎一直被困在实验室里。那么,是什么阻碍了它们的发展?它们距离应用于电动汽车还有多远?这项技术是真实可行的,还是永远只能停留在科幻设想中?专家表示,固态电池的进展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缓慢。各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将其商业化,但障碍依然存在。就像锂离子电池一样,固态电池的推广预计将是缓慢且渐进的。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进入市场,在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,充当 “过渡技术”。“我们正处于开拓突破阶段,以使固态电池更接近汽车应用,” 电池初创公司 Factorial 的首席执行官黄思雨(音译)表示。“固态电池的主要挑战在于可扩展性,” 她补充道,即大规模生产的能力。
工作原理
在传统的锂离子电芯中,电解质(在充电和放电循环之间携带带电离子的材料)通常是一种基于锂的液态化学物质。固态电池则将其替换为固体电解质,这种电解质通常由聚合物、硫化物或氧化物制成。其目标始终不变: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传输电子,为车辆提供动力。
研究表明,这种转变带来了关键优势。固态电池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能量;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,它们充电速度更快,同时安全性更高,热稳定性更好。从理论上讲,这应该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的许多常见且棘手的问题:温度下的续航里程损失、火灾风险等等。
另一方面,半固态电池使用凝胶状电解质,而非完全液态或固态的电解质,兼具更好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。它们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之间的混合解决方案。
如今,各方正大力推动这两种电池化学技术的落地。黄思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 Factorial 公司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。它已与梅赛德斯 - 奔驰、Stellantis 和现代汽车集团达成联合开发协议(据报道,现代汽车集团甚至可能在下个月展示自己的固态电池原型)。
其他几家企业也在竞相开发这项技术。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 QuantumScape 与大众汽车集团的电池子公司 PowerCo 达成协议,以实现固态电池的工业化生产。宝马集团和福特已向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 Solid Power 投资数百万美元。丰田和本田则在日本主导各自的固态电池内部研发工作。
上一条:康姆勒电动牵引车直流充电桩:公共充电桩快速发展的趋势 | 下一条:康姆勒新能源直流充电桩:什么是智驾平权?如何智驾平权? |